AHA 2016 – Churn、Adult、墙角

2016变成写东西最少的一年,只发了3篇博客。不过其实我并没有闲着,首先是花了很多精神在拓展新业务,做项目,也写了不少的代码。不过总该总结一下过去一年做了些什么了,给自己的2016Mark一下记忆。

2016关键字

一月份开广州与Tony Yet聊天,Tony问了我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2016,那个词会是什么?我最终给了三个词:
  • Churn – 翻译成中文就是“折腾”。大部分人不太适应Churn,因为频繁的折腾会带来不确定,挫折,我们的蜥蜴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可是我发现自己开始越来越喜欢折腾。频繁的折腾会带来很多很多的机遇(Serendipity),频繁的折腾也会逼自己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习惯了Churn,就会发现很多机(艳)遇。
  • Adult – 在不断的Churn过程中,Adult(成年人)这概念也越来越清晰,而且也借为迪卡侬分享和去台湾为台湾敏捷社区分享的机会迭代了我的成年人宣言
  • 墙角 – 真正的大创新往往来自于被逼到绝境之后的狗急跳墙或者是急中生智。所以要经常把自己和团队逼到绝境,绝境会让人们变得更加专注,强制排优先级,更加目标导向,也会引发更多的结果和反馈,从而更好的迭代。

2016新感悟,反思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关键词,2016年还是有了不少反思、新感悟。主要包括:
司机
这来自于那个著名的普朗克司机的故事。互联网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因为很容易接触到新鲜的知识,出现了太多的满口各种名词,但是其实不知道如何应用的老司机。不幸的是现在圈里满天飞的敏捷教练绝大多数也只是司机。司机很少用结果衡量,司机常用的是过程是度量,比如?
  • 证书
  • 用了正确的方法
  • 有多少估值,融了几轮资
  • 创新创意大赛获奖
  • 。。。
当然,我的做法是离司机们远一些,不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争论,参加正常的大会,去过分思考,过分Blah Blah,同时更多的付诸行动。
 
名词->动词
《认知盈余》中Clay Shirky告诉我,对维基百科的每篇文章来说,重要的并不是那篇可以看到的文章,而是众多人一起共创(争论)文章的迭代过程。同样的,产品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不断通过与客户交互,解决客户问题的迭代过程。这其实跟敏捷,迭代开发的思路很一致,看来要更多的把名词动词化。比如从Vision -> Visioning,从Product -> Producting。
过时的愿景
在工业化时代,愿景是个好东西,有了愿景,就有了方向,有了确定性。可是再高度不确定的当下,想太多反而会丧失很多机会,而且想也是想不对的,及时行动,通过持续的行动和不断根据结果发现新机会才是正道。愿景其实也应该是一个动词。与花功夫去厘清愿景是什么,不如通过一连串持续的行动,向愿景方向努力,同时也在不断行动中去发现新的Serendipity。
F*ck Off
这是个充满噪音,很难专注的时代,有太多不靠谱的人和事情。可是我的家庭和学校从来没有教给我应该“Say No”。要找到真正可以信赖、勇于承担责任的Team member,真正愿意变革的客户,真正有趣的事情,真正值得合作的伙伴都必须经过一个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在不停折腾的过程中,要严格的F*uck Off
休東’ TELL
其实就是Show, Don’t Tell。Edgar Allan Poe在1845年评论道:“这个时代最大的祸害就是每一门学问都有太多的书。阻碍我们获得准确信息的最大障碍就是摆在读者面前乱七八糟的书,而我们必须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互联的人际关系更加加剧了这种现状。真正不会有几个人真正动手去做,去尝试。成年人不会整天Blah, Blah, 成年人通过行动,通过结果来展示自己。
NQ (Networking Quotient)
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的时代,真正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能力的不再是智商,情商的作用也在减弱。NQ变得越来越关键。所谓NQ是指交际圈里面弱连接(Weak Tire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的强弱。强的弱连接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个弱连接是指那些不是跟你天天在一起合作的那些人,团队成员。
行动 Over 理论
我们总是想做好,做对,总是前思后想,总是想找到好的理论、工具、模型,这样就不会犯错。在飞速变化,信息嘈杂的时代,不要被极端简化的误导,快速行动就会快速获得反馈,从而发现可能的明星。所以我的思考是,在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有两种能力变得十分关键。
  • 快速行动力,能够把一个想法快速的付诸行动,获得结果,哪怕是失败,有时候也会衍生出新的机会。
  • 持续反思(重构)的能力。模型是通过不断的行动,获得结果之后,发现&演进来的。
~~~~~~~~~~~~~~~~~~~~~~~~~~~~~~~~~~~~~~~~

流水账开始了

~~~~~~~~~~~~~~~~~~~~~~~~~~~~~~~~~~~~~~~~
团队
Odd-e上海团队从2011年的1人已经增加到了8位,业务也从Odd-e传统培训和咨询,慢慢向IT交付以及新产品开发拓展;Odd-e上海团队名下的公司数目也从1个增长到3个。从财务上来说这是2011年Odd-e上海从Odd-e China分离出来收入最高,也最稳定的一年。当然我们的玩法还是迭代“Odd-e的玩法”。
培训
每个月一两次的节奏,这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基地也越来越热闹了。这不是我的主要发力点,比较大的变化时,和Aliaia Liu一起把CSM和CSPO的Workbook整个重新设计了一遍,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知识点,随着不断的Churn,发现甚至课程Learning Objecvtive里面的知识点都过时了,所以也勇敢的删除了相应内容。
咨询
今年我自己在咨询方面的投入大大降低,只是十分有限地、友情赞助似的去了GE、方正证券还有汇丰银行。减少这部分精力投入其实有几个原因:
  • 我希望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放到做实际的事情上,而不只是工作在提高方式方法层面。
  • 从《创意电力公司》中,我意识到了,如果人不靠谱,再好的流程(Agile)也不行。好的流程也很难改变人,那我只好和愿意玩的小伙伴(Adult)一起拉着手、好好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尝试让不愿意玩的加入游戏。这本身不也是一种Example?
  • 尽管客户的行业不尽相同,其实都是人的问题,从根上还是十分类似,已经渐渐失去了新鲜感。

有趣又有价值的事情

今年写东西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花了很多精力在做项目。主要是Oulu项目和AHA 2016。
Oulu
从7月份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与德国铁路公司中国公司合作,包装包括德国铁路(DB),意大利铁路(Trenitalia),法拉利铁路(NTV)、西班牙铁路、法国铁路等的数据和API(查票,订票,退票等),然后对外提供统一的API,把API提供给OTA(Online Travel Agency)。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已经接通了德铁和意铁,能够为大家出电子票,同时也开始与四五十家国内的OTA开始对接。最终可能希望让亚洲旅客更加便利、便宜地使用欧洲本地交通。
除此之外,整个团队还在继续基因检测、跨境电商、易伙的等项目。随着更多的项目投入,除了经济价值外,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新发现(Learning Value)。
  • 愿景这件事情不太靠谱,我现在不信这个了
  • 跨地域团队的协作方式,我们的Oulu团队分别在上海、成都、太原、香港、业务同学在波恩(德国)和北京,我们是符合协调工作的?
  • Sprint目标,甚至Daily目标
  • 测试驱动集成API
AHA
尽管从财务上AHA2016还是亏得相当惨,但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首先从营销推广层面,我们尝试了很多新鲜的玩法,因此从一月底到六月份,朋友圈、微信群、Facebook发生了很多关于AHA的有趣分享或者讨论,这对于AHA的品牌打造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具体的玩法已经在我的Blog中分享出来。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第一次大规模运用社交媒体来运营一次会议,这背后涌现出了很多有趣的社交运营新点子,比如Topic Group,线上分享,圣水营销,讲师群,卢浮宫,事后回顾总结分享等等。而这些后果一直延伸到了AHA2017。这不,已经有150人排队等待#AHA2017#的下一轮对外放票了,而且已经报名的同学中,有超过1/3竟然是来自于海外的同学,包括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当然我们还会进一步演进#AHA2017#的社交玩法。
这次#AHA2017#其实会让你很不爽,如果想爽的话,就不要来#AHA2017#了

社区

AHA
与其赞助一些大会(但是很难评估赞助的有效性),为什么不自己投精力、投钱玩一个让自己觉得很爽的、很纯的大会呢?无论是参会的讲师,会议的形式,甚至谁有权力来参会都由我们共同决定。而且为了让亏大一笔钱更合理,那自然要让我们自己、志愿者和参与者爽死。
另外我自己已经把自己从敏捷社区渐渐的淡出了。原因很简单:随着敏捷开始变成主流方式,越来越多的司机开始往这里聚集。这个圈已经变得无趣了
话题分享
今年还是做了几次社区分享,除了一些老话题,又根据兴趣开发了一些新话题,比如:
  • 18+ Adult Only – 台湾敏捷社区
  • 社交媒体的秘诀 – 上海敏捷社区
  • Cognitive Bias – How Our Brain Tricks Us – 香港敏捷社区

意外/艳遇/机缘

– 第一次被拒绝入境, 被遣返。在Titansoft的Yves Lin的督促和帮助下,历经四个月,我终于拿到了一年多次往返的入台证。
– 发小,时不时的Re-Connect,果然有艳遇,经常不联系的老朋友也会产生新的机会

还是保持了十本左右的速度。老样子,按照推荐的顺序吧
  • 《人人时代》 – MassAmateurization (大规模业余化)已经变成常态,人们通过社会化软件连结起来,共同协作。而协作的能力越强,实现计划和控制的必要性就越低。而群体化行为可以分为共享、合作和集体行动三个档次。
  • 《认知盈余》- 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但是不幸的事大部分人会把只是办公室里面的寄生虫和沙发上的土豆,如何把全人类的自由时间变成普遍的社会资产。同时随着社交化工具的的出现,传统组织的门槛大大降低,我们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驾驭我们认知盈余,使参与成为可能并给参与者带来回报。
  • 《思考的艺术》- 我们的思维方式经常会犯非受迫性失误,而这会让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书中给出了52个非受迫性思维模式错误。
  • 《创意电力公司》- 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两点
  • 关键是人,哪怕是好的流程(比如:也很难把人变好)。由此对我的改变是,我个人对于Coaching这件事情的兴趣开始降低,从时间和精力ROI角度思考,其实效率很低。比如把时间花到与好玩的人一起玩好玩的事情上。
  • 运气,好想法离不开运气,但是好运气是从无数的失败中折腾(Churn)出来的,应该不断折腾,创造更多跟机缘(Serendipity)偶遇的机会。
  • 《参与感》- 系统地了解了小米粉丝营销的方式方法,十分系统和专业。关于粉丝营销的具体做法,这是很棒的一本了。
  • 《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 就像这本书的作者James Bach一样,James从十年级就从学校退学,因为他反而知道该去学什么,如何高效的学习。他没有学位,没有证书,反而变成了一位大腿。从这条大腿的学习、成长发展方式应该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 《游戏改编世界》-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讨厌失败,可以如果在游戏中总是胜利,我们会变得无趣。游戏总是给我们清晰的目标和暗示,一些挫折和成功,我们总是自愿参与,而在游戏中我们总是可以获得多维度的及时反馈,这些因素让人们对于游戏乐此不疲。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游戏化?应该怎么做?
  • 《让天赋发光》- TED最受欢迎Talk的分享者, Sir Ken Robinson写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书,可是对我没有太多惊喜了。。。
  • 《无印良品的设计》- 了解了无印良品的委员会机制,如何利用各行业的专家来推动新的创新。当然也了解了无印良品的设计流程。
  •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很多事情我们会,但是说不出来,比如骑自行车。原来哪怕是Tacit Knowledge也分了四种。。。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