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AHA大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是邀请了Ripley Lin, Jayce Lee, Terry Yin为首的视觉团队。要知道这是在亚太区的大型活动中第一次有超过两位视觉记录师。要求参会讲师放弃PPT,完全站在门板旁边分享。视觉团队给我们打造了一整座卢浮宫盛宴,给参会者很大的震撼和AHA(大部分参加者在参加2016AHA大会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视觉记录这件事情)


Larry Pan、Ripley Lin、Rae Zhou、Terry Chong、高伟、梅子
Jayce Lee、蚊子、路遥



AHA 2017
在AHA2016结束之后,组织者团队开始回顾,同时也展望AHA 2017的AHA灵感。针对卢浮宫和视觉团队的成功有了不少讨论。不少组织者感觉会后不应该大力宣传视觉记录这件事情,原因很简单:
这个点子如果被别人偷过去,AHA 2017就很难再给参会者AHA了。。。
(当然这件事情并不由我们控制,实际上2016年开始有很多大会或者社群活动开始有了视觉记录,很多的相关微信群、课程涌现出来。)在回顾会议中,我也给出了我的看法:
不如主动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AHA,把自己逼到墙角,逼到墙角之后反而会有更多、更不同、更有趣的AHA涌现出来。
其实尽管视觉记录和卢浮宫很炫,但是其实壁垒很低,太容易被偷。很多大会只需要付费邀请就能获得,而且有很多小伙伴开始感兴趣之后,也开始愿意免费义务支持参与。因此AHA 2017关于AHA设计的思考的一个很大考虑点是如何同时设计难以被复制的AHA。一下子涌现出来好多有趣的点子:

- AHA 2017大会搬到了四舍,一个商业大会很难采用的奇怪场地。
- 把会议从以讲师为中心的星型网络,变成原先互不相识混编一个小团队,把讲师与参会者混编入团队,变成了一个网型。
- 极大增加了参会者互动,参会者不光被动接受信息,需要在小组内共创,并在大会最后的AHA庙会展示团队收集到的AHA。(AHA 2016是专家创造,AHA 2017是全员参与创造)

逼到墙角后的AHA
这其实有一些反直觉。我们的观念总是有很多钱、很多资源、很多专家、长时间才会有创新。其实可以捋一下历史上有影响的原创性的发明,很少是在有重大投入下获得的。更有甚者,如果有了很多钱、很多资源,人的创造力反而消失了。
被逼到墙角后的紧迫感、压力、无助、紧张、挫折、困扰的感觉
被逼无奈之后,才能去思考《钻缝缝》,才会去思考如何通过不花钱去获得除了钱和资源之外的《杠杆》,才会想法设法《翻转平台资源》,才会思考不通过一步就位、一蹴而就的发现方法,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创新》,而坚持下来才会建立自己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