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的课程的名声,曾经不止一次与过去参加过课程的老学员聊到关于职业发展和选择的问题。我一般会问他:
你凭什么找到下一个岗位?并获得符合期望的薪资?
因为过去的技术和敏捷圈子,经常听到的回答是:
- 我有X年后端开发经验
- 我擅长测试驱动开发
- 我会C#
- 。。。
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在10年、15年前就擅长测试驱动开发,会谈一个好价钱。可是如果现在时代,你还指望用这个去获得相当的价格,Good Luck!
哪怕10年前,懂测试驱动开发是极少数,因为有稀缺性,所以有议价权。10年过去,尽管懂测试驱动开发的程序员比例还是不高,可是自动化测试已经比较多的应用,稀缺性变得大大降低。市场供给变多之后,当然价格就会下降。
因此指望通过变成成为某种技术、方法论的专家其实议价权很低,而且职业会越做越窄。
圈内比较常见的方案是这些老专家们找一个大树。原因包括:
- 大树才能给得起这样的薪资
- 大树才会在某一个细分专业
另一种方案是不停地去追踪新的概念、工具、名词,不停地去刷标签,刷脸,参会,出书。。。然后找一些演艺中介去卖唱(上课)
比单纯的技术专家更加安全的是把技术应用于某个领域,成为一种专业领域的方案专家。我自身比较幸运的第二份工作接触到了付费卫星收费系统的产品设计开发。系统具有相当复杂的业务逻辑。有机会摆脱了单纯的技术路线,开始技术与业务逻辑的结合。了解了如何计费、呼叫中心是如何运行、如何管理仓库、如何处理保修单、如何处理多币种结算、如何设计分期付款。曾经在和某位擅长芯片技术的同学聊天的时候,给他的建议是切入一个细分领域,成为该细分领域的这项技术方案专家,比如变成支持血液分析芯片的专家。如果能够把技术变成业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成为行业领域方案专家。
但是这意味着原先的技术专家或者方法论专家从原先单纯的专业发展方向挣脱出来,不是单纯解决抽象的大问题,而是深入到某个具体的细分行业,解决行业的具体问题,发现并用于行业领域方案。大部分光鲜的领域专家其实根本不屑于,不感兴趣,也不关注这些细分行业的琐碎问题。
这样的竞争力就会有大大提高,因为:
- 进入某个领域的该技术专家不会很多,竞争力会小得多,某种技术也不会需要那么与时俱来
- 相对于技术和方法论来说,公司的商业运作的领域模型其实变化要慢不少
- 成为业务和技术的方案设计实现专家之后,被替代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行业领域方案专家的生存能力会比技术和方法论专家强很多,议价权也会高很多
但是也会有一定风险,举一个例子,G2Rail的实习生Hamza问我是否应该还去申请国泰航空的机师。通常情况下,国泰机师是十分光鲜的工作,可是随着疫情封国,昨天听到国泰打算取消港龙航空,把两个机队完全融合,这意味着一部分机师会失去工作。而驾驶飞机的技能可重用性很低,随着整个市场在收缩,很难凭借这种技能去找到跟原来一样条件的职位。
从2014年开始接触创业这些事情,前后接触过婴儿游泳、基因检测、初职高支教育、汽车零配件跨境电商、国际火车票、目的地旅游等多个行业。尽管这些行业差别很大,但其实很多也是共同的。举一个例子,客户管理系统、客服系统、通知机制、订单管理、支付系统、折扣积分、结算系统、搜索引擎优化等等其实都需要,尽管各个行业有不同特征,因此细节不尽相同,但其实很多这种行业业务解决方案也有很多共同之处。而G2Rail开发团队的核心能力并不是开发火车票出票系统、业务系统,而是能够利用其他行业成熟的领域解决方案,针对新行业进行定制化和调整,然后应用,这才是目前我们团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跨行业领域解决方案专家,而这其实就不受行业变化而影响了。而且由于不依赖于某特定行业,反而能够有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有跨行业结合、创新的可能性。从而有机缘和方法创造出更Remarkable的成果。